您當前所在的位置為 首頁 / 案例解析
融資租賃帳務處理及實例 |
發布日期:2011-11-24 |
一、會計處理基本流程 (一)與出租人(承租人)簽訂協議,將自有固定資產(須是使用過的)出售給購買人(出租人),分兩種情況: 1 、出售價高于資產帳面凈值(溢價出售)。 ( 1 )承租人將擬出售的自有固定資產轉為清理,借記“固定資產清理 ”“累計折舊”科目,貸記 “ 固定資產” 科目。 ( 2 )與出租人簽訂資產買賣合同,將資產出售給出租人,借記“銀行存款” 科目,貸記“固定資產清理” 、“遞延收益 — 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”科目。 2 、出售價低于資產帳面凈值(折價出售)。 (1 )承租人將擬出售的自有固定資產轉為清理 ,借記“ 固定資產清理” 、“ 累計折舊”科目,貸記 “固定資產”科目。 (2 )與出租人簽訂資產買賣合同,將資產出售給出租人,借記 “ 銀行存款 ” 科目, “ 遞延收益 — 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 ”科目,貸記 “ 固定資產清理 ”科目。 (二)承租人和出租人簽訂融資租賃合同,將資產租回,承租人按資產帳面凈值與應付租賃款的現值 ( 折現率順序依次為 : 內含利率、合同利率、同期銀行貸款利率 ) 較低者作為資產入帳價值,借記 “ 固定資產 —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”科目,按應付未付租息等,借記 “ 未確認融資費用 ” 科目;按融資租賃合同附表中應付租金總額,貸記“ 長期應付款 — 應付融資租賃款 ”科目。 (三)在租賃合同簽訂時,承租人一般應向出租人支付租賃標的物 20—30% 作為租賃保證金,借記 “ 其他應收款 ”科目,貸記 “ 銀行存款 ”科目。保證金用于支付最后一期或幾期租金 ,借記“ 長期應付款 — 應付融資租賃款 ”科目,貸記“ 其他應收款 ”科目。 (四)在租賃期內,承租人按期支付租金,借記“ 長期應付款 — 應付融資租賃款 ”科目,貸記 “ 銀行存款 ”科目。將租金中所含租息部分確認為當期費用,借記 “ 財務費用 ”科目,貸記 “ 未確認融資費用 ”科目。 (五)承租人計提折舊,分兩種情況: 1 、合同約定期末將租賃標的物所有權轉移,承租人按正常使用年限計提折舊,借記 “ 制造費用 ”( 工業企業 , 通過它進入生產成本 ) 、“ 營業費用 ”(服務性企業)、“ 管理費用 ” 等科目,貸記“ 累計折 舊 ” (折舊基金)科目。 2 、合同簽訂時不能合理確定期末將租賃標的物所有權轉移,承租人按租期與正常使用年限較短計提折舊(一般按租期計提折舊) ,借記“ 制造費用 ”“ 管理費用 ”等科目,貸記“ 累計折舊 ”科目。 (六)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的攤銷,分兩種情況: 1 、出售價高于資產帳面凈值的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攤銷,按折舊進度分攤。借記“ 遞延收益 — 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 ”科目,貸記“ 制造費用 ”等科目。 2 、出售價低于資產帳面凈值的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攤銷,按折舊進度分攤。借記 “ 制造費用 ” 等科目,貸記 “ 遞延收益 — 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 ”科目。 (七)租賃期滿時,承租人取得租賃標的物所有權,分兩種情況: 1 、承租人按正常使用年限折舊,資產帳面凈值與資產實際價值應大體一致,承租人不需要調帳,以名義貨價取得所有權,借記“ 長期應付款 — 應付融資租賃款 ”科目,貸記“ 銀行存款 ”科目,將名義貨價確認為當期費用,借記“ 財務費用 ”科目,貸記“未確認融資費用”科目;同時將 “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”轉為“ 自有固定資產 ”明細科目。 2 、承租人按租期折舊,資產帳面凈值(幾乎為 0 )與資產實際價值相差懸殊,承租人以清產核資的名義可對資產價值進行評估,以評估值入帳。 ( 1 )以名義貨價取得所有權,借記“ 長期應付款 — 應付融資租賃款 ”科目,貸記“ 銀行存款 ”科目,將名義貨價確認為當期費用,借記“ 財務費用 ”科目,貸記“ 未確認融資費用 ”科目。 ( 2 )以清產核資的評估值入帳,借記“ 固定資產 ”科目,貸記“ 資本公積 ”科目。 二、實例 ( 一 ) 溢價出售型售后租回 例 1 :承租人擬于一艘船作為標的物向出租人申請售后租回業務,設定船的原始購置成本為8000萬,船的正常折舊年限為20年,已使用7年,帳面凈值為5200萬,雙方約定于 7500 萬做售后租回,租期為 3 年,租賃年利率為 7% ,本金每年回收2500萬,期滿所有權轉移,手續費100元。 1 、承租人將擬出售的自有固定資產轉為清理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固定資產清理 5200 萬 累計折舊 2800 萬 貸:固定資產 8000 萬 2 、與出租人簽訂資產買賣合同,將資產出售給出租人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銀行存款 7500 萬 貸:固定資產清理 5200 萬 遞延收益 — 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 2300 萬 3 、簽訂租賃合同,承租人按資產帳面凈值與應付租賃款的現值(折現率一般為合同利率)較低入帳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固定資產 —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5200 萬 未確認融資費用 3350.01 萬 貸:長期應付款 —— 應付融資租賃款 8550.01 萬 4 、 A 、第一年支付租賃本息時,收到出租人開具的等額租賃發票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長期應付款 —— 應付融資租賃款 3025 萬 貸:銀行存款 3025 萬 B 、 第二年支付租賃本息時,收到出租人開具的等額租賃發票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長期應付款 —— 應付融資租賃款 2850 萬 貸:銀行存款 2850 萬 C 、 第三年支付租賃本息時,收到出租人開具的等額租賃發票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長期應付款 —— 應付融資租賃款 2675 萬 貸:銀行存款 2675 萬 5 、 在租期內 , 未確認融資費用(含名義貨價)采用直線法分攤 , 確認為當年費用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財務費用 1116.67 萬 貸:未確認融資費用 1116.67 萬 6 、按正常使用年限計提折舊( 13 年) , 每年 400 萬計入當年成本、費用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制造費用、營業費用、管理費用 400 萬 貸:累計折舊 400 萬 7 、遞延收益 — 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按折舊進度分攤,每年 177 萬( 13 年)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遞延收益 — 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 177 萬 貸:制造費用、營業費用、管理費用 177 萬 8 、租賃期滿,資產帳面凈值與資產實際價值應大體一致,承租人不需要調帳,以名義貨價取得所有權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長期應付款 — 應付融資租賃款 0.01 萬 貸:銀行存款 0.01 萬 9 、同時將 “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” 轉為 “ 自有固定資產 ” 明細科目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固定資產 —×× 設備 5200 萬 貸:固定資產 —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5200 萬 分析意見:在溢價出售、在租賃合同簽訂時明確所有權轉移、在折舊按正常使用年限計提的條件下: 1 、當租賃合同簽訂時,承租人資產負債中資產方增加10850.01萬(銀行存款增加7500萬、固定資產凈值不變、未確認融資費用增加(3350.01萬);負債方增加10850.01萬(遞延收益 — 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增加2300萬、長期應付款 —— 應付融資租賃款增加8550.01萬)。 2 、承租人在3年租期內進入財務費用3350萬,通過折舊、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進入制造費用、進而入成本(400—177) ×3=669 萬。 3 、當租賃期滿時,承租人固定資產帳面價值為5200萬、已提折舊為531萬、帳面凈值為4669萬(在資產負債表資產方),尚有1770萬遞延收益 — 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(在資產負債表負債方)未沖減,尚須在剩余 10 年沖減折舊費用。 例 2 :承租人擬于一艘船作為標的物向出租人申請售后租回業務,設定船的原始購置成本為8000萬,船的正常折舊年限為20年,已使用7年,帳面凈值5200萬,雙方約定于7500萬做售后租回,租期為3年,租賃年利率為7% ,本金每年回收2500萬, ( 合同簽訂日不確期滿所有權轉移 ,折舊按租期計提 , 在所有權補充協議中明確期滿以100元轉移產權 ) . 1 、承租人將擬出售的自有固定資產轉為清理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固定資產清理 5200 萬 累計折舊 2800 萬 貸:固定資產 8000 萬 2 、與出租人簽訂資產買賣合同,將資產出售給出租人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銀行存款 7500 萬 貸:固定資產清理 5200 萬 遞延收益—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 2300 萬 3 、簽訂租賃合同,承租人按資產帳面凈值與應付租賃款的現值(折現率一般為合同利率)較低入帳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固定資產—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5200 萬 未確認融資費用 3350 萬 貸:長期應付款——應付融資租賃款 8550 萬 4 、 A 、第一年支付租賃本息時,收到出租人開具的等額租賃發票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長期應付款 —— 應付融資租賃款 3025 萬 貸:銀行存款 3025 萬 B 、 第二年支付租賃本息時,收到出租人開具的等額租賃發票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長期應付款 —— 應付融資租賃款 2850 萬 貸:銀行存款 2850 萬 C 、第三年支付租賃本息時,收到出租人開具的等額租賃發票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長期應付款 —— 應付融資租賃款 2675 萬 貸:銀行存款 2675 萬 5 、 在租期內 , 未確認融資費用(含名義貨價)采用直線法分攤 , 確認為當年費用 ( 第三年為 1116.66 萬 ) 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財務費用 1116.67 萬 貸:未確認融資費用 1116.67 萬 6 、按租期計提折舊( 3 年) , 每年 1733.33 萬計入當年成本、費用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制造費用、營業費用、管理費用 1733.33 萬 貸:累計折舊 1733.33 萬 7 、遞延收益 — 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按折舊進度分攤,每年 766.67 萬( 3 年),有一年為 766.66 萬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遞延收益 — 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 766.67 萬 貸:制造費用、營業費用、管理費用 766.67 萬 8 、租賃期滿,資產帳面凈值為 0, ,以 100 元取得所有權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營業外支出 0.01 萬 貸:銀行存款 0.01 萬 9 、承租人按租期折舊,資產帳面凈值(為0)與資產實際價值相差懸殊,承租人以清產核資的名義可對資產價值進行評估,以評估值入帳,設定評估值為4000萬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固定資產 —×× 設備 4000 萬 貸:資本公積 4000 萬 同時作如下抵消分錄; 借:累計折舊 5200 萬 貸:固定資產 —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5200 萬 分析意見:在溢價出售、在租賃合同簽訂時不明確所有權轉移、在折舊按租期計提的條件下: 1 、租賃合同簽訂時,承租人資產負債中資產方增加10850.01萬(銀行存款增加7500萬、固定資產凈值不變、未確認融資費用增3350.01 萬);負債方增加10850.01萬(遞延收益 — 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增加2300萬、長期應付款 —— 應付融資租賃款增加8550.01萬)。 2 、承租人在3年租期內進入財務費用3350萬,通過折舊、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進入制造費用、進而入成本7500萬。 3 、期滿時,承租人經評估后固定資產帳面價值增加為4000萬(在資產負債表資產方),資本公積增加4000萬(在資產負債表負債方)。 ( 二 ) 折價出售型售后租回 例 1 :承租人擬于一艘船作為標的物向出租人申請售后租回業務,設定船的原始購置成本為8000萬,船的正常折舊年限為20年,已使用7年,帳面凈值為5200萬,雙方約定于3600萬做售后租回,租期為3年,租賃年利率為7% ,本金每年回收1200萬,期滿所有權轉移,手續費100元。 1 、承租人將擬出售的自有固定資產轉為清理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固定資產清理 5200 萬 累計折舊 2800 萬 貸:固定資產 8000 萬 2 、與出租人簽訂資產買賣合同,將資產出售給出租人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銀行存款 3600 萬 遞延收益 — 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 1600 萬 貸:固定資產清理 5200 萬 3 、簽訂租賃合同,承租人按資產帳面凈值與應付租賃款的現值(折現率一般為合同利率)較低入帳(在折扣較大時,一般按應付租賃款的現值入帳), PV= (1200+252) / (1+7%) + (1200+168) / (1+7%) + (1200+84) / (1+7%) =3600 萬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固定資產——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3600 萬 未確認融資費用 504.01 萬 貸:長期應付款——應付融資租賃款 4104.01 萬 4 、 A 、第一年支付租賃本息時,收到出租人開具的等額租賃發票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長期應付款——應付融資租賃款 1452 萬 貸:銀行存款 1452 萬 B 、第二年支付租賃本息時,收到出租人開具的等額租賃發票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長期應付款——應付融資租賃款 1368 萬 貸:銀行存款 1368 萬 C 、第三年支付租賃本息時,收到出租人開具的等額租賃發票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長期應付款——應付融資租賃款 1284 萬 貸:銀行存款 1284 萬 5 、 在租期內 , 未確認融資費用(含名義貨價)采用直線法分攤 , 確認為當年費用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財務費用 168.003 萬 貸:未確認融資費用 168.003 萬 6 、按正常使用年限計提折舊( 13 年) , 每年 276.93 萬計入當年成本、費用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制造費用、營業費用、管理費用 276.93 萬 貸:累計折舊 276.93 萬 7 、遞延收益 — 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按折舊進度分攤,每年 123.08 萬( 13 年)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制造費用、營業費用、管理費用 123.08 萬 貸:遞延收益——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 123.08 萬 8 、租賃期滿,資產帳面凈值與資產實際價值應大體一致,承租人不需要調帳,以名義貨價取得所有權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長期應付款——應付融資租賃款 0.01 萬 貸:銀行存款 0.01 萬 9 、同時將 “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” 轉為 “ 自有固定資產 ” 明細科目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固定資產——×× 設備 3600 萬 貸:固定資產——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3600 萬 分析意見:在折價出售、在租賃合同簽訂時明確所有權轉移、在折舊按正常使用年限計提的條件下: 1 、租賃合同簽訂時,承租人資產負債中資產方增加2504.01萬(銀行存款增加3600萬、固定資產凈值減少1600、未確認融資費用增加504.01萬);負債方增加2504.01萬(遞延收益 — 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減少1600萬、長期應付款 —— 應付融資租賃款增加4104.01 萬)。 2 、承租人在 3 年租期內進入財務費用 504.01 萬,通過折舊、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進入制造費用、進而入成本( 276.93+123.08 ) ×3=1200 萬 ( 與承租人未做租賃計提折舊一樣 8000 萬 /20×3=1200 萬 ) . 3 、當租賃期滿時,承租人固定資產帳面價值為 3600 萬、已提折舊為 830.8 萬、帳面凈值為 2769.2 萬(在資產負債表資產方),尚有 -1230.8 萬遞延收益 — 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(在資產負債表負債方)未沖減,尚須在剩余 10 年調增折舊費用。 例 2 :承租人擬于一艘船作為標的物向出租人申請售后租回業務,設定船的原始購置成本為8000萬,船的正常折舊年限為20年,已使用7年,帳面凈值為5200萬,雙方約定于3600萬做售后租回,租期為3年,租賃年利率為7% ,本金每年回收1200萬, ( 合同簽訂日不確期滿所有權轉移 ,折舊按租期計提 , 在所有權補充協議中明確期滿以100元轉移產權 ) . 1 、承租人將擬出售的自有固定資產轉為清理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固定資產清理 5200 萬 累計折舊 2800 萬 貸:固定資產 8000 萬 2 、與出租人簽訂資產買賣合同,將資產出售給出租人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銀行存款 3600 萬 遞延收益 — 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 1600 萬 貸:固定資產清理 5200 萬 3 、簽訂租賃合同,承租人按資產帳面凈值與應付租賃款的現值(折現率一般為合同利率)較低入帳(在折扣較大時,一般按應付租賃款的現值入帳), PV= (1200+252) / (1+7%) + (1200+168) / (1+7%) + (1200+84) / (1+7%) =3600 萬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固定資產 —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3600 萬 未確認融資費用 504.01 萬 貸:長期應付款 —— 應付融資租賃款 4104.01 萬 4 、 A 、第一年支付租賃本息時,收到出租人開具的等額租賃發票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長期應付款 —— 應付融資租賃款 1452 萬 貸:銀行存款 1452 萬 B 、 第二年支付租賃本息時,收到出租人開具的等額租賃發票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長期應付款——應付融資租賃款 1368 萬 貸:銀行存款 1368 萬 C 、 第三年支付租賃本息時,收到出租人開具的等額租賃發票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長期應付款——應付融資租賃款 1284 萬 貸:銀行存款 1284 萬 5 、 在租期內 , 未確認融資費用(含名義貨價)采用直線法分攤 , 確認為當年費用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財務費用 168.003 萬 貸:未確認融資費用 168.003 萬 6 、按租期計提折舊( 3 年) , 每年 1200 萬計入當年成本、費用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制造費用、營業費用、管理費用 1200 萬 貸:累計折舊 1200 萬 7 、遞延收益 — 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按折舊進度分攤,每年 533.33 萬( 3 年),有一年為 533.34 萬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制造費用、營業費用、管理費用 533.33 萬 貸:遞延收益——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 533.33 萬 8 、租賃期滿,資產帳面凈值為 0, ,以 100 元取得所有權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營業外支出 0.01 萬 貸:銀行存款 0.01 萬 9 、承租人按租期折舊,資產帳面凈值(為0)與資產實際價值相差懸殊,承租人以清產核資的名義可對資產價值進行評估,以評估值入帳,設定評估值為4000萬,作如下會計分錄; 借:固定資產——×× 設備 4000 萬 貸:資本公積 4000 萬 同時作如下抵消分錄; 借:累計折舊 3600 萬 貸:固定資產 —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3600 萬 分析意見:在折價出售、在租賃合同簽訂時不明確所有權轉移、在折舊按租期計提的條件下: 1 、賃合同簽訂時,承租人資產負債中資產方增加2504.01萬(銀行存款增加3600萬、固定資產凈值減少1600、未確認融資費用增504.01 萬);負債方增加2504.01萬(遞延收益 — 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減少1600 萬、長期應付款——應付融資租賃款增加4104.01 萬)。 2 、承租人在 3 年租期內進入財務費用504.01萬,通過折舊、未實現售后租回收益進入制造費用、進而入成本5200萬 ( 與承租人未做租賃加速計提折舊一樣8000萬 /20×13=5200萬 ) . 3 、期滿時,承租人經評估后固定資產帳面價值增加為 4000 萬(在資產負債表資產方),資本公積增加 4000 萬(在資產負債表負債方)。 |